“妈妈,我的头要裂开了”—— 当孩子捂着额头蜷缩在沙发上时,不少家长可能以为是普通头痛,殊不知这可能是儿童偏头痛在“作祟”。近年来,儿童偏头痛发病率逐年上升,3~18岁儿童患病率为3%~10%,且学龄期儿童更易发作。与成人偏头痛不同,儿童偏头痛往往症状不典型,却可能影响学习和生活,掌握诱因、缓解方法与家庭护理要点,能帮孩子减少痛苦。
儿童偏头痛的诱因远比成人更“隐蔽”。饮食方面,巧克力、奶酪、腌制食品中的酪氨酸可能诱发血管收缩,而含咖啡因的饮料(如可乐、功能性饮料)和人工色素(常见于零食)也会刺激神经。作息紊乱是另一大诱因:周末熬夜补觉、上学时早起导致的睡眠不规律,会让大脑神经递质失衡,尤其容易引发清晨头痛。此外,强光(如阳光下看书)、噪声(如商场嘈杂环境)、情绪紧张(如考试前)或剧烈运动后,都可能触发偏头痛,部分孩子还会在感冒、发烧等感染性疾病期间发作。
识别儿童偏头痛的“信号”很重要。与普通头痛相比,儿童偏头痛有几个特点:多为单侧或双侧太阳穴搏动性疼痛(像“血管在跳”),常伴随恶心、呕吐(约60%患儿会出现),部分孩子发作前有“先兆”(如眼前闪过光点、看东西模糊),每次持续30分钟至2小时(成人多持续4小时以上)。值得注意的是,幼儿可能无法准确描述头痛,常表现为烦躁哭闹、用手拍头或拒绝进食,家长需结合伴随症状判断。
展开剩余55%当孩子偏头痛发作时,家庭缓解需遵循“三步法”。第一步是快速脱离诱因环境:立即带孩子到安静、昏暗的房间休息,避免强光和噪声刺激,让其平躺并抬高头部(减少血管压力)。第二步是物理缓解:用冷毛巾(或冰袋裹毛巾)敷在疼痛部位,每次10分钟,可收缩血管减轻胀痛;若孩子伴有恶心,可按压内关穴(手腕横纹上 2 寸)缓解不适。第三步是合理用药:若疼痛持续超过 30 分钟,可按剂量服用儿童专用止痛药(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),避免使用阿司匹林(可能引发瑞氏综合征),且24小时内用药不超过 4 次。
预防儿童偏头痛的核心在于“规律”与“规避”。作息上,要保证每天固定睡眠时间(5~12 岁孩子需 10~12 小时),周末补觉不宜超过平时1小时;饮食上,记录 “头痛日记”,追踪哪些食物容易引发并避免食用,同时保持三餐规律,避免空腹(低血糖也会诱发头痛)。运动方面,选择温和的项目(如游泳、慢跑),避免剧烈运动后立即停下,运动后及时补水。此外,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,考试、转学等压力事件前多沟通,必要时通过深呼吸训练帮助放松。
需要就医的情况包括:头痛频率增加(每周超过 2 次)、疼痛程度加重(影响上学)、发作时伴随高烧、颈部僵硬或意识模糊(可能提示脑炎等严重疾病),或首次发作在 5岁前。医生可能通过头颅 CT 或 MRI 排除器质性病变,必要时开具预防药物(如普萘洛尔),但需严格遵医嘱使用。
儿童偏头痛虽易反复,但随着年龄增长,约60%的患儿在青春期后会明显缓解。家长不必过度焦虑,只要通过科学护理减少发作频率,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,就能让偏头痛不再成为成长路上的 “绊脚石”。
发布于:河南省广源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